笔趣阁

笔趣牛>清穿之我爹是雍正 > 4050(第6页)

4050(第6页)

璟瑄并不气恼,这李御史加上大伯、三伯一起,充其量也不过三个跳梁小丑。

音色清亮,掷地有声,更是字字句句响浃肌髄:

“御史大人此言差矣。古有花木兰、冼夫人等女杰,今有欧洲女子参政之例,皆证才智不分男女,功绩当论实绩。”璟瑄笑着说,“不知李大人入朝为官以来,可作出何等实绩?”

比起来花木兰,她更想说的,其实是秦良玉。

她以一己之力率领白杆兵,平顶叛乱、抗击清军,更是唯一被记录到正史的巾帼名将。

但是眼下不是时候,她忍了又忍,便没说。

李明玉脸色白了白,眯缝的小眼睛似乎闪烁着慌乱的光芒:“臣自为官以来,勤勤勉勉,未曾有一日懈怠。”平日里,这人在御史中也算不得显眼,可以说是最会见风转舵之徒,朝中同僚们没有几个看得起他的。

至于为什么他李明玉不弹劾皇帝?简直是笑话,便是再借给他十个胆子,他也是不敢的。

自古以来,以死相谏、触柱而死的御史大有人在,奈何这李明玉浑身上下的骨头都是软的,也就唯有一张嘴还算硬点。他也实在是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现如今,可算是让他这个伪君子逮到机会了,毕竟璟瑄身为女子,还是一个仇家颇多的女子,比起来太子、大阿哥等人,可以算是十足十的“软柿子”了。

可她便要让这李明玉知道,让所有人知道,自己并非什么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而是“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那便是没有实绩喽,”璟瑄锋利的语言如同刀子,“又不知大人身为御史,在都察院任职多年,巡按、巡盐、巡漕、巡农,您巡过何处?”

“上谏君王,下察百官,”璟瑄继续追问,康熙也随着她的话看向了李明玉,“您又为圣上和百官给出过何种谏言?”

春寒依旧料峭,可李明玉在康熙的注视下,后背却已经湿透。

诸位大臣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已经开始窃窃私语:“他哪里干过公主所说的这些事情,不过是一个畏首畏尾又贪图富贵的小人罢了。”

“下官不才,还求圣上宽宥,”李明玉已经跪地请罪,却依旧不忘狡辩,“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臣今日参奏公主,正是臣对从前不作为的反思与补救之举啊!”

这李明玉反应很快,脸皮更厚,他李明玉哪里有多么“忧国忧民”,不过是想踩着她上位,想成全自己的生前身后名罢了!

“本宫虽为女子,然心怀家国,愿为圣上分忧,为百姓谋福。水泥之发明,实为本宫为国效力之实证,此等贡献,岂因性别而贬?”

“若是本公主不配在这殿上,莫非尔等有更好的实绩?”璟瑄眯了眯她的丹凤眼,诘问道,“不知工部诸位大人,何人有堪比‘水泥’之创造?”

李御史眼珠子一转,便又开始了为自己狡辩:“公主虽有才干,然而此举不合礼法、有违祖宗!”

“时过境迁、世殊时异,礼法亦应与时俱进,岂可拘泥于陈规旧俗?”璟瑄似乎是听了个笑话,“我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原,至今不过三代帝王,李大人所言祖宗,究竟是何人之祖宗?”

康熙闻此一言,心里十分不满,这璟瑄话里话外都是支持女子参政,实在是胆大包天!

胤禛、胤礽、胤禩等人纷纷抬起头,一脸惊讶地看着璟瑄,似乎难以相信:璟瑄言语中不乏嘲讽之意,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啊!

诸位大臣,尤其是一些被打压已久的汉人,震惊之余甚至心里感觉舒了一口气:“这福安公主太敢说了,她居然就这样大剌剌说出来了。”

“大清律例中,可有一条规定女子不得上朝?”璟瑄横眉冷竖,眼睛的余光瞥到了康熙黑成锅底的脸色,还是递了个台阶给康熙,“圣上允我在此,便是最大的礼法!”

“尔等若是再拿祖宗说事,大可设立祭坛,”璟瑄环顾众人,“替本宫亲自问问爱新觉罗的祖宗,看他们是否认同你们所言之礼法!”

康熙乍闻此言,面色稍和,这些年来他为了巩固统治,一直向那“礼法”妥协着,不论是立太子还是祭祀前朝皇帝,他都做了。

众人只知他推崇汉学,效法汉制,却不知他也多有忍耐,可今日璟瑄竟然有此言论,他心里实在是熨帖极了。

可到底,不能纵容了后宫诸人的心思,他之前受制于皇玛姆太多,还是要告诫璟瑄一番。

康熙尚未开始敲打,那李明玉便又跳出来:“福安公主慎言,后宫不得干政,此事自古有之。”

“李大人,你可读过书?”璟瑄哈哈大笑,“本公主竟不知,您这官位是如何得来的!”

“后宫不得干政一事,并非自古有之,而是自汉朝开始,”璟瑄已经替他尴尬了,“何况,我并非以后宫诸人,乃是受皇命上朝议事。”

“所谓的‘后宫不得干政’,璟瑄不才,倒是有些见解,娘娘们身无官位,便不得提及政事,为的便是帝王不因私废公,而璟瑄今日是堂堂正正站在此处与诸位议事,何来干政之一说?”

璟瑄言罢,朝堂气氛再变。

那李明玉被她驳得说不出话来,一张脸气成了猪肝色,他试着张了张嘴,却早已无言以对。

康熙则是依旧神色莫名,对璟瑄的话不置可否。

胤誐就差跳起来鼓掌了,他觉得十分有道理,若是女子也能上朝,他便让福晋来,自己在家睡大觉!

胤禩一直观察着众人神情的变化,尤其是康熙的态度转变,越看越心惊,他心道:

乍听璟瑄那番“祖宗之言”,还这璟瑄同老四一般,是个过于刚直的,不想竟是个能言善辩、懂得察言观色的。

还好这璟瑄并非男子,否则实在是为老四送上了颇多助力!

胤禟眼下闪过一抹怀念,那人也是这般的牙尖嘴利:昔日她不愿意嫁给自己,却反问自己是否愿意“嫁”给她。

当时自己不懂是什么意思,今日这才品出些门道。这大清的男子与女子,地位之差距实乃天壤之别,额娘贵为宜妃,却只能困于后宫……

其余诸位大臣们,虽然内心并不赞同璟瑄的话,却对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敬意。

康熙打量完众人神色后,沉吟片刻,对众人道:“今日璟瑄得以参与朝会,实乃有大功一件,若诸公及家眷中能有此功者,朕亦可许你们上朝!”

在场众人摸不着脑袋,这水泥的功劳已经封了个公主,照圣上的习惯,既已经赏过,又如何会再赏?

随即众人便听到了康熙宣布璟瑄研究的“牛痘”一事:“璟瑄所献天花之防治良法——牛痘已经过初试,成效斐然!”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位大臣心中十分惊讶,随即便是狂喜:天花之疫,肆虐已久,他们家中不乏因为天花去世的亲人,不少人的家中小辈更是到了要种痘的年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