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双在空中的鹰眼巡视,比多少双人眼都管用,哪怕是夜间一只鸽子飞出,也瞒不过鹰眼。
谢应忱横臂伸了手过来,一根修长的手指在鸟的脊背上摸了两下:“雪焰把鸟儿当作玩伴,从不伤它们。鸟不在它的食谱里,它更喜欢捕食地上的猎物。”
这鸟也就是受了点惊吓,皮毛无损。
谢应忱才刚收回手,顾知灼掌心那只原本装死的鸟儿毫无预警地张开了眼,迫不急待地展翅飞起。
可它才堪堪飞高了三尺,不远处的白鹰就飞过来了,冰蓝色的鹰眼冷睨着那只鸟儿。
那团五彩斑斓的小可怜在半空中剧烈地颤抖了一下,抖落一两片凌乱的残羽。
顾知灼差点以为它会掉下来,下一刻,那只小鸟就怂怂地飞回了顾知灼跟前。
它轻轻地落在马首上,也不飞了,小心翼翼地以淡黄色的鸟喙梳着羽毛。
顾知灼觉得有趣极了,一夹马腹,继续前行。
策马跑了半个时辰,郁郁葱葱的翠微山出现在了前方。
她拉了拉缰绳,放缓了马速,停在了翠微山脚,胭脂马恢恢叫着,还有些意犹未尽。
谢应忱游刃有余地配合她的速度,与她并行,从始而终,两人的距离不曾超过一个马首,节奏全然一致,仿佛骑马这件事对他来说像是呼吸一样自然。
那只鸟儿一直乖乖地停在马首上,只偶尔轻巧地蹦跶两下,唧唧作响,时不时地往半空中的白鹰瞟去。
顾知灼翻身下了马,来回看了看鹰霸王与小可怜,忍俊不禁。
“要养吗?”谢应忱也下了马,朝她走来。
那只鸟儿也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扑楞着翅膀自马首飞起。
空中的白鹰反应极快,立刻调转方向朝它追来。
顾知灼下意识地侧身让开,转过身时,一头撞进身边青年胸膛厚实的怀中,他高大的身影将她娇小的身形覆住,他身上清冽的气息更是将她笼罩其中。
青年长臂一伸,拉住了顾知灼的胳膊,扶着她站稳。
在这个姿势下,两人的身体不可避免地贴在了一起,他的手臂横在顾知灼纤细的腰侧,隔着单薄的罗衫,擦出几分温度。
“不要。”顾知灼摇了摇头,抓着他的胳膊扶了一把,灼灼的目光眼馋地看着把半空中的白鹰,“野外长大的鸟儿,更适合天空,而不是笼子。”
当然,要是有像雪焰这样的,她肯定养养养!
谢应忱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下巴轻轻地抵在她的发顶,将她整个人拢在自己怀中。
他低低地笑。
笑声在胸腔里轻轻振动,震动着顾知灼的耳膜,心湖微微一荡。
“唧唧……”
顾知灼感觉左肩头一沉,斜眼看去,就见那只小鸟儿不知何时落在了她肩头,轻快地跳跃着,鸟爪子弄皱了她肩头的衣料。
白鹰得意洋洋地绕着两人飞了两圈。
“它很喜欢你。”谢应忱诱惑她,“你确定不养它吗?”
微笑时,他优美的唇角微微翘起,便给那清冷的面庞添了颜色般,让凉薄的青年陡然生动了起来。
“谁让我讨人喜欢。”顾知灼耸耸肩,大言不惭。
“说得是。”谢应忱牵着顾知灼的手往前走,“你那么讨人喜欢。”
两人要上山,这马自然不能带上山,暂时把马寄放在了山脚下。
与那摆摊的老妪说好:“我们未时来取马。”
翠微山上有一座道观,平日里来这里香客不少,常有人把马匹、骡子、驴车什么的寄放在山脚。
“公子,姑娘,尽管放心,老婆子一定给你们把马看好了。”白发老妪给了他们两块竹牌作为寄马的凭证,又热心地说道,“庆云观的姻缘牌很灵的,两位上香时记得求一块。”
“那肯定得求。”谢应忱看着她,“对不对?”
“走啦。”顾知灼回首一笑,“到时候再说。”
两人慢慢悠悠地沿着山间蜿蜒的石阶往山顶方向走去,郁郁葱葱的树冠遮蔽了烈日,迎面而来的山风很是清凉,沿途可以听见鸟雀在山林间清脆的鸣叫声,如歌似吟。
往来路上,偶尔有三三两两的香客与两人交错而过,都是去山顶的道观上香的。
当年太|祖皇帝起义时,便有青霄真人以谋士的身份为太|祖出谋划策,大景建国后,青霄真人被封为国师,道教也成了国教。
因而,不同于前朝信佛,大景朝对道教份外推崇。
直到了山顶,那只鸟儿还不肯走,也不知道是不是怕了天上的凶徒,就停在顾知灼的肩膀上,一会儿梳梳羽毛,一会儿蹦跶几下。
山顶静静地矗立着一座道观,一个十来岁的灰衣小道童早早就候在了道观的大门口。
“世子爷。”皮肤白皙的小道童笑眯眯地迎了上来,对着两人行了一个道家的拱手礼。
“里边请,谢大元帅和昭明长公主殿下的灵位,观主已经做主挪到了清静殿。”小道童走在前面给他们领路,好奇的目光忍不住往顾知灼肩头的那只鸟儿瞟了两眼。
地上的人走的是门,天上的鹰是从上空飞过去的。
走进道观后,一股浓浓的香烟味扑面而来,一棵拔地而起的迎客松映入眼内,苍翠欲滴,生机勃勃,前方的一些香客们言笑晏晏地朝三清殿走去。
谢应忱信手拈住了一枚朝顾知灼飞来的松针,轻轻弹开。
他解释道:“这里的观主和谢伯父是几十年的至交好友。谢伯父夫妇故去后,我爹就请观主帮着在这里供奉了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