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人下人巧善 > 1020(第15页)

1020(第15页)

圆缺寺在城外,要回去可不容易。巧善跟车来的,手里没文书进不了城,只能等着拉仆从的骡车启程再一块回去。

主子们吃的是上斋,她们沾光,不用花钱就能吃顿下斋。据说上斋汇集了三菇六耳九笋一笙,精心烹制,味道一绝。巧善身边两个穿布袄的小姑娘小声嘀咕了半天它究竟有多美味,转头就嫌起了面前的桌椅老旧。此前没见过这两位,她不敢沾麻烦,悄悄地退开,换到了贴墙那一桌。

下斋只有一道菜:白菜、萝卜、豆腐、干菌混着煮,连炖它的陶锅一块端上来。十二人挤一桌,一锅菜,一锅米粥,一盆白面馒头,再没第四样。

菌子不是常吃的种,颜色和味道都有些怪。整锅菜炖过了头,烂烂的,还不如甘旨房做的白菜萝卜丸下饭,不过,这是菩萨施舍的饭食,吃个好意头吧。

家禾特意绕到前饭堂,远远地瞟了一眼。

孤零零的坐在小和尚堆里,还是那么瘦,连小孩子都比不过。

吃饭像拣豆子,筷子尖只沾一点点,慢慢地送进嘴。

鸡吃食都比这利索。

这就算了,至少吃两口能吊住命,但这滥好人的脾气,迟早要将她推进火坑。

半年之后,只怕连这副骨头渣都不剩了。

“……家禾,家禾?”

“在,老爷有什么吩咐?”

“你这是怎么了?魂不守舍的。”

“回老爷话,小的好似听见有人在唱经,又不真切,一时失了神。”

老爷微微点头,满意道:“我也听见了,你果然有慧根,将来……再等等吧。”

我特意找人来唱的,你当然听得见。

慧根慧根,呵,我可没说要当和尚。

当和尚不难,能捞钱,也能挣名望,但那又怎样?再有钱,了不得是金环束领锦沿边

当高僧老有钱了,织金袈裟配明珠金环,壕气冲天。

,谁能把袈裟穿出花来。吃不得酒肉,娶不得美娇娘,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意思?

家禾垂眸,乖顺地应是,提早将案上的书卷翻好了,正是大老爷要找的德训篇。

家正送上茶碗,抬眼一瞟,心里有了数,转头不冷不淡地看了家禾一眼。

家禾上前接走茶盘,主动退出去。

老爷笑道:“他一走,我这心里头就有些不顺。这小子机灵,总能想在人前,用着舒心,很有些你当年的样子。”

老爷笑着笑着就淡了,摇头惆怅一叹:“明哥儿被他母亲娇惯,弱不禁风,一年之中,总有两三季病着,耽误了进学。定江城是赵家的根本,有祖宗保佑,这才看着好了些。本想带他……仍旧关在屋里不肯出来?”

家正将蘸了墨的笔摆好,转着弯答:“天冷,老太太心疼孙子,不叫出来吹风。”

“霜打的菜更甜,又不是大家闺秀,成日捂在房里,怎么成才?”大老爷提笔,缓缓写下“清微淡远”,又想通了,笑道,“算了,没出息也是一样活法。”

“老爷别担心,几位先生都说少爷有才情,做的诗,写的字,都比外头的学生强。时机一到,名登荣榜……”

这些奉承话,早听腻了。老爷摆手制止,放下笔,将那书拿过来读。

家正偷偷打量,见他眉舒目展,不免心焦,上前晾字,藉机低语:“老爷,外头那几个塞了点好处,缠着我打听……”

“你竟不能辖制,由着他们胡闹?”大老爷脸色一变,皱眉道,“去把家禾叫进来,我有些话要问他。”

“是!”

老爷抬眼,望见他佝偻的腰背,不由得心软,叹道:“算了,都叫来吧。”

“是。”

老爷少见的满面寒霜,被叫进来的几人跪成一排,垂着头不敢出声。

家禾比他们晚到,照常行礼,没往下跪。

家正朝他使眼色。他垂眸避开,再上前一步,躬身请示:“老爷有何吩咐?”

“五老爷受周家牵连,罢官不说,连京城也不许留。这事你们怎么看?”

这要怎么看?

闭着眼睛不敢看。

老爷哼道:“家清!你祖父主文,写了几十年拜贴书信,你有他指教,又读了七八年书,想必懂得不少,你先来说几句。”

家正听个开头就着上了急,小跑去门外交代底下人去关院门,把看帘子的两人支开去守墙,回来亲自看着门。

人背对着里边,耳能听四方,因此一清二楚。

是有不公,听说老太太收到信后很上火,可这事是万岁爷定的,谁敢置喙?

不说是小罪,说了是大罪。

家清支支吾吾,胡乱挤了几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家明怕难落到自个头上,抢着喊:“老爷,我大哥说得对。”

老爷气乐了,讥讽道:“你们家请的什么先生,堪称奇才。”

家清臊得慌,伏在地上认错。

家康见老爷看向了自己,老实答道:“小的愚钝,不懂朝政也不通世故,只想着五老爷辞官回来不算坏事,有他陪在老太太身边,老爷也好安心出门。”

老爷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