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开始…”沈清辞想要解释什么。
“我知道的。”却被张寰抬头堵住了嘴,“你想要说的,我都明白,因为眼神是不会说谎的。”
“所以,我相信你。”张寰又道。
“老爷。”下人的呼喊打破了书屋内的安静。
书屋的门口,张仁君穿着官袍踏进屋内,“爹爹。”张寰走上前扶住父亲。
“张大人。”沈清辞向张仁君行了礼。
“沈姑娘不必多礼,我就是过来瞧瞧。”张仁君和蔼的说道。
“清辞不才,承蒙张大人抬爱。”沈清辞说着客套话。
“沈姑娘愿意来,已是给足张某面子。”张仁君道,“能够学贯中西可不多见,沈姑娘太过谦虚了。”
“爹爹的公务处理完了?”张寰问道,“女儿想将老师留下来用晚膳。”
张仁君侧头看了一眼张寰,很快就明白了她的用意,“今天恐怕是要失陪,公堂上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不妨事的,公务要紧。”沈清辞道。
“若是日后有事,沈姑娘尽可向张某提出。”张仁君在离去时,回头向沈清辞说道。
“多谢大人。”沈清辞拱手答谢。
父亲走后,张寰转身看向沈清辞,“那么学生今天,能否邀请老师共进晚餐呢?”
“荣幸之至。”沈清辞回道。
张寰于是上前拉起沈清辞的手,二人离开书屋,穿过张府的画廊。
进入庭院时,黄昏的光照打在二人的身上,沈清辞一路跟随着她,踩踏着时而重叠的人影。
“小姐,晚膳已经备好了。”管家走上前弓腰说道。
“今天我们在院子里用膳吧。”张寰突然停下脚步,转身说道。
沈清辞被吓了一跳,差点因为没有止住步伐而撞了一个满怀。
从江面吹来的晚风拂过院子,并吹起了她的衣裙,风是柔和的,眼前人也令她舒心至极,这似乎是她从未感受过的,愉悦与放松。
“听你的。”沈清辞回道。
于是她便又转身吩咐管家,“挪到庭院里来吧。”
“是。”
沈清辞留在张府用过晚膳,一直至入夜方才离开。
就在张寰送她离开不久,父亲张仁君回到了宅邸。
“二小姐,老爷唤您去书房。”张仁君的贴身侍从找到张寰,轻声提醒道。
“我知道了。”
书房内亮着灯火,回到家中的张仁君并没有闲下来,他坐在书桌前,戴着眼镜,将头凑得很低,似乎还在观看公文。
“爹。”张寰踏入书房唤道。
夜风随着门缝卷入屋中,烛台上的火光扑腾了一下,张仁君合起书籍,摘下眼镜。
“你们下午的对话,我都听见了。”他抬起头看着女儿,“这就是你特意喊我回来的目的吗?”
“女儿只是想替父亲分忧。”张寰回道。
“你是想替我分忧,还是想帮她呢?”张仁君继续问道。
“好事成双。”张寰回道,“选择沈氏,对朝廷来说也更加有利吧。”
“但她们的野心太大了,迟早会脱离官府的控制。”张仁君道。
“官府难道真的可以控制一切吗?”张寰问道父亲,“如果是这样,那么洋人为什么会出现,并且取代。”
“父亲一生效力朝廷,但朝廷的决策有多少是正确的呢。”张寰又问,“如今的大清,已是穷途末路,继续死守旧制,那结果,父亲是能够预见的吧。”
张仁君沉默了片刻,他侧头看着自己的女儿,“多年前,这里的商会,影响力超过了官府,十三行的那场火绝非偶然。”
“今时不同往日,十几年前的朝廷,与现在的朝廷,父亲是最清楚的,也许父亲可以和她仔细谈谈。”张寰又道。
张仁君轻叹了一口气,“我听出来了,是你很想帮她。”
“是。”张寰回道,“女儿想让父亲帮扶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