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弱宋经不起嘲讽了,我赵匡胤的心脏也承受不住再看到不孝子孙了。
李世民也是放下了悬着的心。
真怕天幕这东西又给他提玄武门的黑历史。后人怎么就如此喜欢讨论这事?
天幕展开画面,一个少女模样的播主出现在天幕中。
各个时空节点一片哗然。
“女子之身岂可如此抛头露面?伦理纲常何在?”
这是程朱理学之后朝代里的老酸究。
“此女子容颜貌美,发饰独特,衣着也是如此精美。”
这是唐宋时空的女子发出的羡慕之言。
而帝王统治者们却是在思考这女子为何人?和之前的眼睛哥播主是何关系。或者她们都是网友?
小姐姐开口了,字幕同步出现。
“华夏民族喜欢记载历史,但与其余民族记载历史不同之处在于,华夏向来只喜欢记载屈辱史。”
“我记得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加上大学四年,每年都要学历史。所谓高光时刻一笔带过,百年屈辱上下两册。”
“所以咱们的历史课本里从来不缺少屈辱史。我们记录屈辱就是为了铭记。”
“读史知兴替,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也是提醒我们有些事,即便过了千年万年,我们的后代子孙也不会忘记。”
大明时空节点。
应天府故宫。
“她说的似乎没错。咱回忆看过的史书,似乎历史上对外打的败仗史官记载的都非常详细。”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便也开始了学习,看史书也是必修功课。
朱标听完,觉得好像还真是的。以前倒是没怎么注意。
“这么一想,还真是如此。反而打赢的也就寥寥几笔。霍去病如此滔天之功,也就封狼居胥四字。”
“标儿,你说后世之人会不会都有如此学问?你看他们都要学习十年。真正的十年寒窗吗?”
朱标看了看天幕道:
“恐怕不止吧,爹爹您看那初中和高中,应该是中等,后面的大学才是高等,如此释义,该有一个更低等的过程,就如同我大明的社学。”
朱元璋琢磨了一下,点头道:
“如此需要十数年之功,为何学业有成而不为官呢?”
父子俩百思不得其解。
“标儿,你说咱大明是不是也该多建些社学?读书识字之人更多,人才也就更多。”
“不能总想着靠这群老家伙来治理国家。官位坐久了就容易变质。”
朱标点头赞同。
“后世如此盛世,孩儿也觉得与读书分不开。古之圣贤皆言教化百姓,广开学堂乃是千古之功。”
“且爹爹说的也对,治理江山需要人才,学堂便是出人才之地。“
父子俩细细商量着兴教育之事。
事实上在几年前,朱元璋便已下诏各个州府县新建官办的中学。
如今看来,这大明又会多了许多官办小学。
天幕上女子继续开口说话,清脆的声音送出,字幕同步出现。
“公元前200年,此时沛县派出所所长刘邦已经成了汉高祖。”
“他雄心壮志的带了手下士兵,想搞死匈奴,结果中计被围困于白登山。”
“这便是史书上的白登之围。这下可把史官们忙坏了,大新闻啊。可有得写了。”
大汉时空节点。
长安未央宫。
“后世之教育层次分明,利于人才成长啊。听这女娃的意思,该不会是所有适龄者皆可读书认字吧?”
张良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
萧何点头同意他的看法。
“后世乃繁华盛世,百姓应当丰衣足食,或许他们耕田都不用牲畜,我等思想怕是难以揣测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