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庶女上青云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此行太太带了两位儿郎、二娘子、大郎、大娘子,又带了四姨娘帮忙照料小儿子,赵夫人也与她同行,带了自家女儿。

太太有私心,卢兰陵、赵飞鸾基本相当于自家的大女婿和二女婿了,所以带上两个女儿,顾一昭作为顾家内宅二把手自然也跟在左右。

一家人还是在顾家大宅的北门码头上了船,一起沿着京杭大运河往西北方向去金陵。

一路上江南繁华尽在窗外,路过一些店铺,门外挂着“上细官窑”、“梳篦老铺”、“画脂杭粉名香宫皂”的招牌,路上客人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万丈红尘扑面而来。1

张夫人对应天府还算熟悉,就跟小娘子们指指点点,讲些应天府的一些衣食住行之处:“皮市在笪桥南、履鞋在轿夫营、伞铺在应天府街之西、簾箔在武定桥之东,你们若是缺什么,就打了管事来找我家要。”

曦宁一边看,一会念叨:“我们苏州府可是举国上下最富庶的地方,江南舍我其谁。”,一会念叨“应天府也就是沾了光南边都城的光。”

好家伙,原来世子之争从明代就开始了。

等到了应天府城外码头,两家就一起下船。

顾家在应天府有座三进的院子,赵家的院子恰也在附近。

在她们这批人出前几天早就派管事北上将院子清扫出来,提前铺设被褥等日用品,再将少爷们常用的仆从都提前派到小院子里熟悉环境。

所以此时都已经带着仆从在码头迎接他们了。

崔氏跟张氏打声招呼,两家人分别换上了马车,往各自府邸前去。

顾一昭就咋舌:有钱人的世界我不懂,随便去一座新城市就能置办一座宅邸吗?

“这有什么?”崔氏笑,“不过是一处宅邸而已。”

曦宁插嘴:“赵家才有钱呢,张夫人听说了咱家要住在某处,问过仆从才说她家正好有处宅子也在那里。这说明什么?一,她家宅院多到张夫人记不清,二,宅邸多到正好能挑一座与我家相邻的。”

大娘子温和笑:“她与夫家都是江南富户,经营多年自然不同,听说有些人家富庶到一条街都是他们家呢。”

太太慈和听小儿女们叽叽喳喳讨论,见四姨娘一边拍打一边看了一眼二娘子,又看向她,两人心照不宣笑了起来:曦宁这傻孩子,居然称赞赵家呢,那可是你未来婆家!

等到了自家院中,太太就顾不上疲乏,下车安排众人,先安置大儿子与兰哥儿住在最外面一进,中间一进留作兰哥儿的书房,因着担心兰哥儿怕吵,自己则带着女眷们住在最里面一进。

兰哥儿的仆从也都早就安排好了,兰哥儿还要客气,太太摆摆手:“你好好读书就是,这会子还能抱会佛教呢。”

临考试,太太就吩咐了大儿子去外头看考场,带着兰哥儿提前去贡院走走,勒令不许他们吃外面的吃食,免得吃坏了肚子。

太太见大郎说话清晰,谈吐比以前自然,做事也很周到,便放下心来,考试当天踏实打大儿子和管事套着车去接送兰哥儿。

他们在贡院里考试,二娘子缠着大娘子去贡院外等。

太太就在房里私下里跟四姨娘念叨儿女经:“只盼着兰哥儿这一榜能中,我们也能顺理成章说起儿女婚事了。”

提起这个她就颇有些隐隐头疼:“今年大姐儿已经是17岁,翻过年可就18岁了!再不成婚可就成老姑娘了!别人t问起来我只好含糊说爹娘疼她,想多留一些年纪。”

还好二娘子也没说亲事,否则她得被闲话淹死。

“太太莫上火。”四姨娘这几年被女儿耳提面命已经多了些情商,“正好这回考完试就定亲,俗话说好饭不怕等不是?”

“也是。”太太嗯了一声,“我听卢家来信的意思,也是想等有个举人的名头好提亲。”

“到时候太太可是两位举人的丈母娘呢!说不定日后还是两位状元郎的丈母娘呢!”四姨娘凑趣。

太太笑逐颜开。

顾一昭则忙着在后门与两位管事相见。

他们两人都是实干型人才,这段日子先是顾不上休息就寻找合适的民窑,寻到之后又陪着监工,还上手帮人家打下手。

窑厂上下一开始还生气,骂骂咧咧觉得他们这是不相信人,来监工是多事、耍威风,可这段日子朝夕相处,现两位管事凡事亲力亲为,忙碌时甚至给窑工当助理小工,所以对两人大为改观,临交工还结为了好友。

两位管事将一车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琉璃纸镇给顾一昭看:“小姐,货到了,检查了没有问题。”

这批货物都要好好检查过才行,避免出现什么问题。考场的纸镇若是出了什么岔子,别说被骂了,人家考生出了考场来砸你的摊子都有可能。

顾一昭就点点头:“那便开始售卖吧,你们再雇佣几个可靠的人。”

雇人是现成的,金陵府这边开宅邸的仆人平日里远离主家,没什么油水,顾一昭就让他们举荐可靠家人来做帮工,论卖出去的份数提成。

那些仆人们自然是踊跃推荐自家人手。

边安两个看在眼里更佩服小姐聪明:顾家仆从想要抓住唯一一次在当家五娘子跟前的机会,就必须认真严谨做事,而且他们本身都是顾家仆从,不用担心雇佣外地人的风险。

而且边安和高大升本就是被顾一昭临时安排在宅子后院蹭吃蹭喝的,如今有了雇人的由头,那些宅邸里的仆从就对他们更客气,让他们俩免去了在外面住宿和吃饭的花销。

也就是说,小姐这一趟生意,就算真亏了也只会亏他们单程来金陵的船费和定制纸镇的成本而已。

*

第二天,准备乡试的学子们就在贡院附近看到有人提篮叫卖,说是卖纸镇。

“我这纸镇,上面烧得是吉祥图案不说,我还特意送到魁星寺里请和尚开过光,这可是好东西!在魁星尊上前面烧过香火的,能保佑你顺利高中!”

怎么说呢,虽然有部分学子不信这个,但还是有不少学子临近考试心里没底,就想着靠买东西来保佑自己顺利高中。

总归也没什么损失不是?

看那也做得非常精巧,琉璃色泽光亮,份量正好,半透明的摆在案头也是一副赏心悦目的风景,且都是独占鳌头、鸭子衔卢草的一甲一胪、蟾宫折桂的吉祥图案,便都掏钱买了一份。

不到一天功夫就卖了个干净。

高大义兴高采烈来报账:“回禀小姐,都卖空了!足足赚了十八两呢!”

十八两!这足够一个农户人家半年花销了,顾一昭点点头:“辛苦你们了。”,看来古往今来,学生的钱永远最好赚。

赚了一笔之后,顾一昭就与两人商量,给自家店筹谋新生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