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又说自己有个儿子,如今在书院读书,其中意思昭然若揭。
崔氏急得警铃大作,她宝贝女儿可不能嫁进这种人家!摊上这么一个狗都嫌的婆母,下半辈子还能有什么意思?!
何况城中官宦人家人人都知祁听莲丈夫是皇帝身边红人,谁敢得罪?她要是瞧中了二娘子做儿媳妇,城中就算有意想娶二娘子的也都不敢出面了,曦宁岂不是被架到了这里?
但又不能得罪这位祁听莲,只好笑着虚与委蛇,与她说些加长琐事,期盼着她能觉得自己无趣的份上放开二娘子。
还好恭维祁听莲的人太多,有位苏州望族的太太带着自己女儿挤过来,祁听莲才放开拉着二娘子的手,崔氏又顺势将位子让给后面人,自己趁人不备才带着女儿自然而然退出重围。
她也顾不上什么替丈夫交际拉关系,只缩在角落当鹌鹑,倒是通判韩夫人、张氏陪她说会话,韩夫人倒有旁的心思,她的一位闺中密友指着韩夫人的女儿褚云溪笑问:“太太瞧那位小姐可好?”
“自然是好的,她来过我家,与曦宁她们也时常一起玩,听说温柔平和,很有人缘。”崔氏虎口逃生,正庆幸,没什么旁的心思。
等坐在回家的马车上,才反应过来:“韩夫人莫不是想与自己谈婚事?”
她忙着女儿们的事,倒忘了自己还有个继室生的儿子呢!
顾温弘口吃,又身份敏感,她就不敢动这说亲的心思,生怕一着不慎落个后妈刻薄的名头,没想到今日倒有人想提亲。
回到家,太太觉得自己满身的汗,叹口气:“出去应酬是真累。”
顾一昭看明白了她的心思,笑着叫厨房下碗面:“煮得软软烂烂,加点鸡汤,上面撒些细细的瓜丝,再放一碟子荆芥末和榨菜丝,浇上酱黄瓜与臊子肉木耳香菇炒好的臊子,叫太太垫垫肚子。”
“还是你这孩子体贴。”太太擦汗一边笑,“每次出门应酬都吃不饱。”,想起临出门时那条蹊跷的裙子,心中疑点就更大。
吃完面,太太的心情平复了些,却还是怕起了那位祁听莲,只在心中暗暗祈祷能赶紧将长子长女的婚事定下来,好赶紧商议曦宁的婚事,以免被那个霸道跋扈的祁听莲截胡。
因此晚上她就与丈夫说起今日见闻时闲闲提起:“韩夫人,哦,就是褚通判夫人,她的手帕交今日没头没脑问了我一句她女儿褚云溪好不好,莫不是有意与我家说亲?”
事关唯一的儿子,顾介甫还是很上心的:“褚通判做事很认真严谨,虽然没有大魄力,但做个小官才干也已经足够,他家耕读传家,出自农户,没什么根基,但也是正经科举出身,师门倒也算能照应一二……”
褚通判是他的下属,他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老爷倒像是在考核人家公务一样。”崔氏失笑,“我想问储家家风如何,又为何想与我家结亲,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
“褚家倒没听说过有什么糟烂事,褚通判家贫养不起太多人,人少就怎么也不会有太多风浪。”顾介甫一清二楚,“不过后宅我就不清楚了。”
崔氏也说出自己的观察:“我素日里也见过她家女儿褚云溪,长得柔和,性子也谦和,听说虽然是妾室所生,但因韩夫人只有三个儿子,便把这个女儿当自己亲生女儿一样。”
她蹙眉:“不是嫡女、娘家家境平平、岳丈又不是经世治国的大才,那依照老爷的意思……”
顾介甫本想找一个有能力扶持儿子的岳家,恐怕与他期许不符。
顾介甫闻言就摇头无奈笑:“我虽然想得千好万好,可这样的人家哪里寻?有才干官员家嫁妆丰厚的嫡女,又何必一样要嫁到我们家?”。大郎口吃不能科举,有什么指望?何况万一太太肚子里是嫡子,大郎连继承的家产数量都要减少。
这半年里也有人来跟他提起大郎的婚事,但都是有意结交心术不正的商户人家,想牺牲一个女儿,借着知府亲家的名头在外面做生意。
这样子的人家又怎么能婚嫁呢?
一想到这里,他便坐不住了,火急火燎唤来高升,叫去查查清楚。自己也索性起身去外头去幕僚们商议。
隔日也有故旧半开玩笑打探他口风,看来储家是真心有意与他结这门亲事。
崔氏心里忐忑,叫来顾一昭问她:“你觉得这门亲如何?”
顾一昭没想到太太能直接与她商量亲事,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年纪也太小了,所以太太才会不避讳吧。
便斟酌着回答:“储家这么婚事,乍一听不是良配,可细琢磨倒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哦?”太太饶有兴致,“你倒是说说,怎么个可圈可点处?”
顾一昭就答:“听上去官职比我家低,但通判也是正六品,也是正经朝廷命官;家境虽然不显赫,但也是耕读传家,清清白白;虽是庶女,但当嫡女般教养,我们也与褚云溪一起玩过,知道她长相、性情皆是中上等,是个良配。”
说到底,如果不是顾家太富有,顾温弘又是嫡长子,这门婚事还轮不到褚云溪呢。
太太点点头:“我也这么想。只不过……”
她叹口气:“只不过我身份尴尬,不好点头。”。
世人讲究丰厚陪嫁,褚云溪虽然能得娘家宠爱,但她应当拿不出许多陪嫁。又是庶女身份,所以她要嫁人也比较尴尬。
顾一昭就献计:“太太何不叫来大姐让她透露给大哥知道?再让他们给自己舅家写信,总比让他们都蒙在鼓里任由爹一人说定亲事好吧?”
崔氏觉得这主要好,于是叫来了曼宁将这事透露个七八分与她知道。又问她:“你爹会写信给你舅家,可我觉得你也应当问过弘哥儿,叫他也写封信给你舅家。”
曼宁听明白了。
储家这门婚事,要说是好,那能挑出来好多理由,可若是不好,也能挑出来好多理由,全看你自己怎么衡量。太太这是将选择权给了自己兄妹。
旁的不说,单是太太这份善意就值得她兄妹二人道谢,于是曼宁认真给太太行了个大礼:“多谢母亲。”
“你这孩子,做这样作甚?”太太慌得叫白芍去扶她起来,嗔怪,“都是一家人,你们叫了我一声母亲,我自然也要为你们认真筹谋。”
“曼宁明白,心里会记住太太的恩情。”曼宁眼中隐约有了些泪意。
“要谢我还不如谢你五妹。是她出的主意。”太太笑道,“如今你先别急着谢,先与你哥哥商量是正经。”
【作者有话说】
来啦!明晚见[比心]
第34章
曼宁原本想托二门外小厮去给大哥捎话,又想想好多话不方便告知他人,便请了太□□典,求去书院探望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