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庶女上青云 > 第33章(第1页)

第33章(第1页)

顾介甫懂自己二女儿傲气,但女儿的傲气宛如空中楼阁,并不是靠自身实力,而是靠家世背景,这种傲气就怕遇到更强的,若是一打压,只怕一辈子心气都要散了。

“嗯,我省得。”太太没精打采道。

太太终究还是有点不甘心,等第二天梳头时还是意犹未尽,因着不好跟女儿念叨自己暗戳戳的想法,便谈话间聊起萧家家世:

阚家也是败落的京中高门,三个女儿一个进宫,一个嫁给了成国公萧家的小儿子,一个嫁给韩侯家残疾的世子。

“阚家二娘子是姐妹里生得最美的。当初阚家败落,大姐不过进宫混个最低等的淑女,等被临幸也只混了个选侍,要到生了日子才升做昭仪。三姐呢,因着韩侯家世子跛脚,自己又素来有能干强势的做派得了老侯爷夫人喜爱,这才能勉强嫁进去做世子夫人,可这位二娘子,一嫁人就一鸣惊人,硬是靠着一张脸挤进了成国公萧家。”

“如今皇上即位、韩侯家也被升为王爷,所以萧家才不显了,可当年萧家是显贵中的显贵,她能嫁进去是妥妥的高嫁。”

开国多少年萧家就富贵了多少年,而且代代成国公手握兵权,素来是都督府里数一数二的角色。

萧家小儿子是个情种,对二娘子一见钟情后就非卿不娶,萧家看小儿子实在喜欢t得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阚二娘子进了门。反正小儿子不袭爵,阚二娘子不用当宗妇国公夫人,只要老老实实做个幼子媳妇便也罢了。

也是命运使然,阚二娘子嫁进去后萧家本应该承袭爵位的大儿子就死在了边关,二儿子蹊跷倒在了酒桌,阚二娘子的夫君被立为世子,阚二娘子也顺理成章成了萧家世子妃。

再加上阚家忽然被抄家。

人人都笑,说阚二娘子这回可要与国公府一起殉葬娘家了。

却没想到阚二娘子与丈夫两人齐心协力,非但从风雨里扶持着国公府免于没落,还利用国公府的势力捧起了鲁王登基,让国公府重回权利巅峰。

这样厉害的父母,加上成国公府世代累积,只怕捧出来的儿子是人中龙凤。

“不过是勋贵,哪里比得上世代读书的风雅?”二娘子对眼高于顶的萧辰没什么兴趣。

太太倒也不生气。钟鸣鼎食的勋贵与读书科举的书香门第之间彼此有深深的壕沟,根据皇权的需要此消彼长,但并不能联合起来惹得皇帝忌惮,因此互相并不轻易通婚。

当着女儿的面,她自然不好暗示太过,便柔声细语吩咐她下去,自己与心腹念叨遗憾:“可惜,唉……”

“太太不是属意赵家吗?”旁边的郑妈妈看懂了太太的欲说还休,小声问。

太太失笑,她的确先前中意赵家,可是谁家还会嫌女婿地位高呢?

“平嫁或是低嫁倒也无妨,只要二娘子不吃亏才是一门好亲。”郑妈妈眼看着二娘子长大,自然对她很有感情,希望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能有个好归宿。

她也算有点见识,觉得上嫁必吞针,跟婆家丈夫闹起矛盾娘家也帮不上忙,反而多许多憋屈,因此出言阻拦太太。

太太不吭声。崔家与顾家算得上门当户对,她自己嫁给大十岁以上的鳏夫都可以算作低嫁了,可这样就幸福吗?

丈夫长得好,当官爬得高,姐妹们恭维说她没嫁错。

可是丈夫风流性子,就算外面赴宴都要被乐女抛媚眼,他又来者不拒,认为是才子风流佳话。

这些年里自己在老家侍奉公婆,他在外面风流恣肆,听说从福建走时光是遣散的乐女就装了两船,更遑论宠幸过的通房丫鬟舞姬等人。

风流之外,还有前头正妻留下的一对儿女、糟心的婆母、各房复杂的亲眷关系、大大小小的妾室和庶出子女。

她算是看明白了,不管高嫁还是低嫁还是平嫁都难免受委屈,倒不如高嫁,至少能让女儿得到的诰命品级能更高些。

想到这里,太太便吩咐郑妈妈:“去叫厨房挑一篮子石榴沙果,我给乡君送过去。”

【作者有话说】

来啦![玫瑰]

第3o章

石榴沙果送过去,乡君却再未露面,外头守着的婢女说乡君年岁大了,精力不济,不愿再见外客。

太太闻弦而知雅意,知道乡君是要深居简出,便叹息了一回自家没有这好运道,便老老实实回府养胎不提。

顾介甫不知妻子在后宅的动向,自己有意巴结京中的贵人,一天到晚献殷勤,想设宴宴请诸人。

然而让他惊讶的是那位司礼监大人王芜对外虽有奸佞之臣的称号,可做起事来有板有眼,认真严谨,非常踏实。

顾介甫惊讶一回便也想明白了:圣上又不傻,难道只会为了忠心就提拔一个蠢货?对方必然有过人之处才能权倾朝野。

想通后他就对王芜更加恭敬,晨昏请安必然亲力亲为,问过王芜大人并无需要后才动身去官衙处置事务和下衙回家。

四姨娘在背后悄悄嘀咕:“老爷若是投成女儿身,只怕府里溜须拍马的状元郎就不是二姨娘了。”

时逢中秋,顾介甫又摆了盛大的中秋宴,要请王大人赏脸来府上赏月。

顾一昭知道这件事后也不得不称赞顾介甫高明,若是中秋节在外头请客,人家不一定稀罕,可若是邀请来府上做客,就由商务邀请变成了家宴,再怎么也透着几分亲近。

王芜一行人果然应下。

有了前面的经验,几个小娘子在后宅筹备宴席也得心应手。何况乡君也叫婢女递过话来,说要简单备一桌江南菜就好,不许兴师动众。

顾一昭和二娘子商量一番,敲定了几个清淡的江南菜式,最主要里面有江南才能吃到的本地菜式,以示郑重。除此之外又再请了苏州本地几个大馆子的师傅过来,每人做各自的拿手菜。

客人说简单是人家知礼,主家总不能也随着就简单上几道菜吧?

将菜单拿去给顾介甫,顾介甫点头称是:“我瞧着不错,不如我们外头的菜式也参详一二。”

他对宴席安排地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想在外院安置了:“不如就在蓬莱阁请客,客人进了仪门,坐着船一路欣赏园中景色,一路行驶到蓬莱阁,正好登阁远眺完用膳,吃完后还可以在瀛洲岛布置歌女,歌声琴声远远顺风飘来,正好在月色下有烟波浩渺仙阁登仙之感。”

领导一句话,下属跑断腿。

顾一昭就随同二姨娘等一起张罗:

吩咐仆从将蓬莱阁打扫干净,请当天各处女眷不得随意走动,还要安排护院与王芜的护卫们交接联络工作,更要去外面请歌女来瀛洲提前排练,自己亲自登了蓬莱阁倾听预演情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