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庶女上青云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定下了房舍便是取名,原本这处居所叫“偎玉居”,老爷题字时沉吟:“这名字过于娇柔,不适合女儿家。”,他说得含蓄,其实是过于香艳的意思。

“煨芋居,挺好的啊?”四姨娘不明就里,“火堆里煨山芋,又能吃饱又暖和,哪里娇柔了?”

大家笑。

顾介甫也笑着看了四姨娘一眼,这还是几月来两人第一次见面。

他就笑着说:“那就煨芋居吧,耕读传家方能兴盛门庭。”

他也没有厚此薄彼,给其他几位儿女们都题了名字:外出读书的长子挑的是拜石轩,老爷称赞:“那里清静,是读书的好去处。”

二娘子所住挹秀台,在假石山最上方,顾家后花园挖池塘沟渠时多出来的土方就造了一座小土山,遍植奇珍花卉。

居高远眺,一眼就能将园子中动静俯瞰得一览无余,也合乎她嫡女的傲气。

她的跟屁虫四娘子于是就近挑的是澹月坞,正在山脚下:“二姐看山,我看山月。”一排小屋不是宽房大舍,好在间数多。

三娘子跟大姨娘一个性子,宽厚平和,人人都说贤,挑了人人都不要的卧波阁:“池中小岛,姐妹们都嫌太潮,我却住着正好。”

二娘子撇撇嘴:“就她最贤能?”

六娘子是个才女,住在枕流斋,是在石山往下流淌的溪流上临水而筑的建筑,取自“枕石漱流”这样高雅的典故,顾一昭觉得很有几份宾州流水别墅的格调,虽然六娘子是大姨娘的亲女儿,这一份才气却很是难得。

大娘子和七娘子在太原老家侍奉祖母,太太便做主替她们挑了:“给大娘子挑了青筠阁,在一处竹林里,凉快得紧。正好她爱吃竹笋。”

又给七娘子挑,却面露尴尬。

她也不清楚七娘子喜欢什么。

听说七娘子是从外面抱进来的孩子,生母不详,祖母也不甚爱护,太太便也不是很上心。

还是大姨娘体贴搭话:“不若去梅坞探雪,梅花盛开,听说那孩子极喜欢梅花。”

顾一昭暗暗吃惊。

大姐一直长在太原老家,大姨娘在太原时大姐还小呢,后面大姨娘就跟着老爷在福建,怎么会这么清楚老宅的动静?

但太太没搭理她。

这就显得大姨娘多嘴多舌了。

大家不敢做出头鸟,都缩脖子看手边的摆设,二姨娘眉眼轻抬,却很快收敛眸光,垂继续替大太太按摩脖颈。

三姨娘专心看手里的茶盏,似乎那青花瓷莲花缠枝纹很值得琢磨一样。

唯有四姨娘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只跟着凑趣:“住那个曲什么水吧,离我煨芋居近,回头烘了热山芋,也给那孩子送一个。”

太太跟前的郑妈妈往太太脸上扫了一眼后,捂嘴笑:“四姨娘说笑,那个叫做曲水觞,取自曲水流觞的典故,里面挖了九曲十八弯溪水道,放上杯盏就可以顺水漂流,漂到谁跟前就要作诗。”

“什么劳什子。”四姨娘摇摇头,“还是山芋来得实在。”

太太哈哈笑,大家也跟着笑,适才那凝滞的氛围荡然无存。

大姨娘坐在旁边,顾一昭悄悄打量,见她神色不变,也跟着大伙儿笑,唇角的微笑平和,不知道的还当她刚才没有被太太冷落呢。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顾一昭一下就想起了从前那些城府极深的上司。

大姨娘,没那么简单啊。t

【作者有话说】

最近自己做了马兰头、槐花炒鸡蛋、玫瑰花熬配山药泥、金雀花清炒、茉莉花炒鸡蛋,好有春天的氛围,感恩春天!~

第15章

煨芋居坐落在园子西边。

最西的水闸从元和塘引入水系,经过沁芳闸分成三条小溪流再汇入大湖,煨芋居就位于其中一条小溪旁边。

院子原本是戏班子居住地,由两个一进的小四合院合并而成,外面连着一个戏台,戏台被改造成了大开间,比寻常房子要高出一米高。

四姨娘和顾一昭就各住一个四合院,各有出门的地方,只在中间墙上打通了一个小门,彼此守望又不互相打扰。

顾一昭很喜欢那个戏台,叫人把大开间布置成了书房,推窗视线开阔,让人心旷神怡。

四姨娘高兴得什么似的,一直念叨着:“没想到在苏州也能住上大房子!”

娘俩被罚去别院前在前院一处浅浅小院里凑合,当时理由是“要等太太回来分配了再定”,可大姨娘和三姨娘早就住进了大院子。

她原本想着就算回来了也只能去原来的院子,没想到太太这么慷慨,大手一挥就给她们一座又大又宽敞的好院子!

非但如此,太太还吩咐人送来一批家具,虽然不是花梨木那样名贵木材,但也结实美观,算得上很体面。

四姨娘心服口服,觉得太太不像那些姨娘说得那么可怕。一直念叨着:“托了太太的福。”

顾一昭悄悄笑,任由她念叨。

已经摸清楚了她身边几个大丫鬟都不是太太的人,那想必就在四姨娘身边安插着,多说太太好话也能传到她耳朵里去不是。

再请安时四姨娘就很积极,早早就带着女儿去听松堂门口等太太。

一到门口,崔氏还没醒呢。山茶八卦,跑去聊了一会后悄悄跟顾一昭说:“今早老爷在,想必睡过头了。”

看来亲爹和嫡母和好如初,顾一昭点点头,颇为欣慰自己能躲过穿越来的第一个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