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原来是移情四姨娘曾做过灶娘,体恤娘俩生活艰难。
顾一昭对她笑笑:“豆蔻姐姐若是不嫌弃,得闲来我房里打打牙祭。”
“就是,我做灶娘也是一把好手,下回给姑娘烧我的绝活炖猪头!”四姨娘虽然看不懂人情往来,却听懂了灶娘这句话,黏在银子上的目光转而怜悯看着豆蔻,手却还没忘了捏着银子。
“敢情好。”豆蔻笑着应付两句,再行礼退下时几人之间的氛围便亲近了不少。
送走豆蔻,四姨娘便宾退丫鬟们,紧闭门窗,开始数钱。
顾一昭也觉得饶有兴趣,
她比较熟悉的是“一贯钱”,贯就是绳的意思。
可真穿越到了古代才现,一贯钱用麻绳串起来一千个铜板,如果单独一串大约有一米五,非常巨大3。
民间便在一贯钱之下又使用了吊和串的概念:
一吊是5oo文,俗话里骂人“半吊子”就是25o的意思。
“串”,一串25o文,是一贯钱的四分之一,大约有a4纸那么长,也更方便携带④。
按照顾一昭用手机衡量一切尺寸的习惯,目测这一串钱大约有两个手机那么长,这么四串一提溜,才算是一贯钱。
想想《红楼梦》里也曾提到过一贯等于四串,想必流传到了后世出现偏差,倒让后世误以为一串就是一贯。2
本来四串钱=一贯=一千文=一两银子,可展到明代通货膨胀,要一千五百个铜板才能兑换一两银子,所以民间才会把“两"和“贯”分开,四姨娘的月钱也就是二两四串钱,而t不是三两。
四姨娘将十二串钱分给女儿一半,装进了钱匣子做零用。
可六个小银锭怎么藏却难煞了她。
最后分成了三批装进荷包里,再将三个荷包鬼鬼祟祟放到了带铜锁的梳妆匣里、地上残砖的缺口下、尿壶底下。
想一想还不把稳:“小偷拎着梳妆匣走怎么办?横竖也就是一斧头就能劈开锁头。”,将板凳放到圆桌上,就要上房梁藏荷包。
顾一昭:……
她赶紧打岔:“娘,先尝尝太太送来的山珍。”
四姨娘这才听见自己肚子“咕咕咕”叫,想起山笋竹荪地衣,大叫:“啊呀,钱果然能充饥。”
【作者有话说】
不求人”1:明代称挠背器为不求人。
2:参考了少读红楼的《红楼梦里的“一吊钱”和“一串钱”,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在甲辰本、戚序本和程高本当中是“一串钱”(红色圈出),在乙卯本、梦稿本和庚辰本当中却是“一吊钱”。
3:一贯钱长度来自百度贴吧——古币吧,楼主小八路28的帖子——《一贯钱,好长》
④:参考了百度贴吧——红楼梦吧——楼主雪染琴的帖子《仅以《红楼梦》文本试论“几串钱”的数额》和毒舌小红帽《《红楼梦》:王熙凤口中的“四串钱”是多少,等同于一吊钱吗》
考据好慢,查了好久资料,但也很有成就感。希望读者们多多指教。
第8章
竹荪母鸡汤、嫩笋烩金华火腿鸽子蛋、地衣酱肉包,再配上蜜汁火方、鲍肺汤这样寻常姨娘吃不到的美味,便知道这一桌菜是厨房特意孝敬太太的。
“我们也算是沾了太太的福。”四姨娘一屁股坐下,伸手去捞筷子,美滋滋准备开吃。
“且慢!”顾一昭抢过她的筷子,面对四姨娘不解的目光提议道,“不若给丫鬟们赏些下去?”想让下属死心塌地,可不能光靠画饼啊。
顾一昭昨天看过丫鬟们的菜,黄豆炖豆芽、香菇、蒜苗、萝卜,里头漂浮几片肉,数量不是很多。虽然比外头的平民吃得好,但毕竟也只是普通大锅炖。
得宠丫鬟像是大房自然有太太赏下来的饭菜,再不济厨房也会孝敬有头有脸的仆从,像红楼梦里柳嫂子巴结晴雯,一个芦蒿巴巴儿问肉炒还是鸡炒,人家嫌腻,她非但不生气还说‘自己昏’,炒制后“狗颠儿似的亲捧了去”。《金瓶梅》里贲四娘子置办了一桌酒菜宴请四大丫鬟。这些得势者少不了好吃食。
可是像不得宠的丫鬟或是四姨娘这样冷灶处,就只能委屈大伙儿跟着大厨房吃大锅饭了。
唯一好一点的是四姨娘对丫鬟们很是宽松,吃饭时自己吃而不是让丫鬟们服侍,丫鬟至少还能吃口热乎的。
此时听顾一昭提议,四姨娘也点点头:“很该赏下去,都是爹生娘养的,没得让人家白白做丫头。”
木兰自然拨了一份给丫鬟们,又要上来谢恩,顾一昭赶紧摆摆手婉拒。
娘俩折腾一回,这才专心吃饭,菜却还是热乎的。
顾一昭仔细打量,才现原来顾家的碗、盘别有妙处:盘子和碗是中空的,里面灌入了热水,起到了给菜保温的作用,世人唤作“温盘”、“温碗”。
一饮一啄都见底蕴,想想现在住的地方,只因老祖宗也曾在苏州当官所以建了别院不说,居然在别院又另建了祠堂,足见奢侈讲究。
怪不得要宅斗,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地衣被称庄子上百姓称作“雷公菌”,说是春日打雷才会出现的上等品,厨房很是上心,将地衣里头混合的青苔、松针捡拾得干干净净,这才与
得月楼的五香酱肉一起剁碎,包进了小笼包。
酵过的小笼包外皮雪白,冒着腾腾热气,吃一口面皮都觉得软和香甜,白面特有的甜泛上味蕾,里头蓬松的结构更是让人口中回津。
里头的馅料更是一绝:墨绿色的地衣薄薄的,吃起来却脆生生中带着柔韧十足,“咔嚓咔嚓”,口感非常独特,比木耳多一点韧劲,比海藻多一点脆,带着山野间特有的春日气息,格外鲜。
混合了五香酱肉,肉香四溢时地衣脆爽正好解腻,嫌地衣单薄时酱肉喷香补充不足,馅料里两种成分一文一武,正好互补。
得知顾一昭主动投诚了太太后,第二日去请安姐妹们看顾一昭的态势就不对。
三娘子目光充满探究意味,六娘子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