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朱元璋这个对权力极其看重的人,在胡惟庸案前就对相权很反感,胡惟庸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又让朱元璋更是反感,这也就不奇怪朱元璋这么利落的就处决了胡惟庸。】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朱元璋大权独揽,结束了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
“看起来朱元璋之前就对丞相相当反感啊,恨不得把丞相的权力都架空。”
“这胡惟庸是有点冤,但不多。”
“哎,说是这么说,但胡惟庸这么行事,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不算冤。”
天幕下的人也是一顿讨论,胡惟庸确实是有点撞枪口那个感觉,照朱元璋的态度,哪怕是兢兢业业,性格谨慎,做事不出错的丞相,他也未必容得下,但话再说回来,胡惟庸也不算冤,他是自己作大死,别说朱元璋,一般帝王都容忍不了这样的丞相。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仍然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李善长的威胁。李善长为功臣之,虽已退位,但势力还很大,始终令朱元璋耿耿于怀,于是,朱元璋在杀胡惟庸若干年后又给他加上其他如谋逆一类的罪名,
也不仅仅是李善长,朱元璋是想借胡案兴起大狱来诛杀文武功臣,胡惟庸案只是朱元璋的借口,朱元璋实际上以防功臣们日后会对朱姓子孙造成威胁,这个思维方式在朱元璋的种种政策里有很明显的体现。】
“看这个样子,朱元璋过了几年还把胡惟庸的罪名扩大,就是寻个由头想杀这些功臣,防止他们功高震主呢。”
“讲真的,刘邦都算是很出名的狡兔死走狗烹,可跟朱元璋比起来都是眉清目秀的。”
“就是的,刘邦的屠刀是针对那些最有权势的异姓王,像萧何他就没赶尽杀绝,但按朱元璋这个杀法,别提李善长这些功臣里数一数二的,哪怕是不那么显眼的功臣也活不下来。”
【下面是洪武四大案里的第三个,郭桓案。】
【这个案子里,郭桓跟胡惟庸一样,死不足惜,他就是个贪官。】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怀疑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查办。经审理现,郭桓与六部要员跟州府县官勾结,侵吞宝钞金银,贪污税粮及鱼盐等。】
【最后查实,郭桓等人贪污的竟然达到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
【那朱元璋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里最恨贪官的,他能忍吗?可以说他是贪一点都不能忍,更何况是在他眼皮子地下这么大的贪腐案,
于是他亲手书写诏书罗列郭桓等人罪状,下令处死包括郭桓在内的六部侍郎及各地方的官员一万余人。】
“按这个人数来看,朱元璋应该是根本没给这些贪官留一点活路,都杀了啊?”
“这……郭桓伙同这些人贪污,被处置也是应该的,可这个被杀人数来看的话,朱元璋这应该是但凡涉及的人都从重判决了啊?甚至就是按照天幕上说的,贪一点也不能忍。”
天幕下的人就这个进行了一顿讨论,贪官被斩不稀奇,大贪腐案子斩多个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朱元璋这个是在是太多了,看着这个人数,朱元璋怕是真的按照贪一点都不容忍,直接杀的标准来的啊,根本没给流放贬谪的机会。
而还没有查出这个案子的朱元璋,看到天幕说未来会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出这种事,也是怒火中烧,当即就决定,不用等了,现在就查,就从天幕提及的人查起,查完了以后就按天幕说的,一律斩,一个不留,这帮贪官简直是国之蛀虫。
【朱元璋这个人,对贪官是恨之入骨,贪一点都容忍不了,更何况还是这么大个案子,】
【杀了这些了人后朱元璋还不解恨,又接着追赃,这种事牵连到的全国各地的地主也不少,于是这些人遭到抄家破产的也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朱元璋为了平息怨气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
算上这个,天幕下的人看朱元璋办案子也看了三个了,怎么说呢,朱元璋办这个几个案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严查严打,甚至是有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感觉,可这么办案子想都不用想,肯定有被冤的。
【郭桓案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之后明朝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记载税款、钱粮的数字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这种容易改写的都改成大写的数字“壹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写数字的由来。】
【有一说一,这个大写数字还是挺好的,哪怕是现在,一些借条收据什么的还是会用,阿拉伯数字跟小写的数字都笔画过于简单,很容易被添一笔少一笔的,这样的数字用到借条收据等涉及到钱财的字据上的时候很容易被篡改后说不清。】
“这个好,数字这个东西还是要明确些,尤其是涉及到钱财的时候。”
“确实,数字有的时候还是要写那个大写的,不容易被篡改。”
不少朝代被这么一提,都开始检查自己现在用的数字写法容不容易被篡改,天幕说的有理,哪怕是不用跟天幕一样的大写也要注意一下防止篡改,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喜欢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请大家收藏:dududu我与老祖宗一起刷视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