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母婴健康计划启动仪式的邀请函?"宁微从病历中抬起头,皱眉看着沈厉放在她办公桌上的烫金信封。
沈厉靠在桌边,阳光从窗外洒进来,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项目下周启动,我希望你能作为医疗顾问参加。"
宁微放下钢笔,将信封推回去:"我很忙,而且这种仪式性的场合——"
"不只是仪式。"沈厉打断她,"我们需要实地考察三个偏远村落的医疗站选址,评估设备需求。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宁微的手指在桌面上轻敲两下。自从上次在天台谈心后,她和沈厉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不再那么咄咄逼人,她也不再那么拒人千里。
"具体几天?"
"三天两夜。周一早上去,周三晚上回。"沈厉眼中闪过一丝胜利的光芒,"直升机接送,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
宁微挑眉:"直升机?沈总真是大手笔。"
"唯一的选择。"沈厉摊手,"那些村子还没通公路,开车要绕行六小时,直升机四十分钟直达。"
宁微看了眼日历。下周一她确实只有例行查房,可以调整。"我需要带什么?"
"医疗装备我们会准备,你只要带上专业意见和"沈厉嘴角微扬,"防蚊液。山区蚊子很毒。"
周一清晨,宁微站在医院顶楼停机坪,看着那架银灰色直升机缓缓降落。螺旋桨卷起的风吹乱她的头,她不得不按住白大褂下摆。
沈厉从机舱跳下来,伸手接过她的行李。他今天穿了件深绿色户外衬衫和卡其裤,看起来比平时更加随意。"准备好了吗?"
宁微点点头,跟着他登上直升机。机舱比想象中宽敞,除了飞行员,还有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女性。
"这是项目助理小林,"沈厉介绍道,"负责记录医疗需求。"
小林热情地向宁微打招呼:"久仰宁医生大名!我看过您关于高危妊娠管理的论文。"
直升机起飞时的轰鸣打断了谈话。宁微抓紧座椅扶手,指节微微白。
"第一次坐直升机?"沈厉靠近她耳边问道。
宁微点头,努力控制着面部表情。她不喜欢这种失控感,双脚离地的瞬间,胃部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揪紧了。
沈厉似乎察觉到她的不适,递过来一副降噪耳机:"戴上会好受些。"
耳机隔绝了大部分噪音,宁微的呼吸逐渐平稳。透过窗户,城市景观渐渐被连绵的青山取代。沈厉打开平板电脑,向她展示项目规划图。
"第一个医疗站选址在青岩村,那里有三百多户人家,最近的医院在两小时车程外。"他放大卫星地图,"去年有五位孕妇在转院途中分娩,两名新生儿没能活下来。"
宁微注视着那些闪烁的标记点,每个都代表一个缺乏基本医疗服务的村落。她忽然理解了沈厉坚持要她来的原因——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生命,就像她姐姐那样。
一小时后,直升机降落在青岩村外的空地上。宁微惊讶地看到,几十位村民已经等候在那里,孩子们手捧野花,老人们拄着拐杖,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他们知道你要来。"沈厉帮她解开安全带,"村里已经三年没有正规医生到访了。"
宁微刚踏出机舱,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村民们排着队,用粗糙的双手向她献上自家种的蔬菜和手工编织的布鞋。一位白苍苍的老奶奶颤巍巍地握住她的手,用方言说着什么。
"她说谢谢你大老远来看他们。"沈厉翻译道,眼中带着宁微从未见过的柔软。
接下来的考察远比宁微想象的深入。沈厉带她走访了每一处拟建医疗站的选址,详细询问她对空间布局和设备配置的意见。更让宁微惊讶的是,他对每个村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谁家有孕妇,谁家孩子有先天疾病,甚至谁家老人需要定期拿药。
"你经常来这里?"午休时,宁微忍不住问道。
沈厉递给她一瓶水:"每个月至少一次。这个项目筹备了两年,我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宁微注视着他被太阳晒得微微红的脸颊,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商人身上越利益的一面。
下午的义诊活动中,宁微检查了二十多位孕妇和新生儿。条件简陋,她只能在地上铺开的垫子上进行基础检查。沈厉则在一旁记录下每个患者的需求,承诺医疗站建成后会解决。
"这位孕妇有妊娠糖尿病史,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宁微检查完一位瘦弱的年轻女子后对沈厉说,"医疗站必须配备基础检验设备。"
沈厉皱眉:"全套检验设备成本太高,维护也困难。"
"那就只配血糖仪和尿检试纸。"宁微坚持,"没有基础诊断能力,医疗站就只是个摆设。"
两人的声音逐渐提高,周围的村民好奇地看过来。
"宁医生,我不是质疑你的专业意见。"沈厉压低声音,"但我们要建的是二十个医疗站,不是一两个。每个站增加五千元成本,总预算就会支十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砍掉那些花哨的装修!"宁微指着规划图上装饰性的绿植区,"病人需要的是实用医疗,不是观赏植物!"
沈厉沉默片刻,突然拿出手机拨了个号码:"财务部吗?重新核算医疗站预算,去掉所有非必要装饰,把资金优先分配给基础医疗设备。"他看向宁微,"满意了?"
宁微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妥协,一时语塞。沈厉却笑了:"你是对的。这个项目的核心是医疗,不是面子工程。"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村委会安排的住处——一栋简陋但干净的两层小楼。宁微被安排在二楼唯一的卧室,沈厉和助理则住楼下。
"明天去第二个点,情况会更艰苦些。"晚餐时沈厉提醒道。村民们准备了丰盛的农家菜,虽然简单,却充满诚意。
宁微尝了一口清炒野菜,意外地美味。"我不怕吃苦。"她顿了顿,"说实话,我没想到你会这么亲力亲为。"
沈厉给她添了碗汤:"我母亲就是从这样的村子走出来的。她总说,如果当年村里有个像样的医疗点,我妹妹也许不会夭折。"
宁微抬头看他,第一次听沈厉提起这个失去的妹妹。月光下,他棱角分明的脸庞显得格外柔和。
第二天的情况确实如沈厉所说更为艰苦。第二个村落位于更深的山中,连像样的路都没有。宁微不得不跟着村民骑摩托车上山,一路颠簸让她浑身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