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半大娃娃围在底下念,声音脆得像敲冰棱,清亮亮地撞在墙上又弹回来。
赵铁山就站在人群后头,手里攥着顶旧棉帽,指节捏得白,掌心沁出的汗把帽檐都浸湿了。
腊月十七的夜格外冷。
赵铁山裹着件漏风的老羊皮袄,缩着脖子摸到裁衣棚后墙。
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耳朵,他怀里揣着盒火柴,裤兜还塞着块石头,原本想砸了窗玻璃,再烧了那本《暖衣互助簿》。
可当他掀开门帘,煤油灯的光正好照亮摊开的账册:
“九月初九,王二婶送鸡蛋五枚,换棉袜一双。“
“十月初三,李狗子捐劈柴两捆,学裁衣锁边。“
“十一月廿二,花婶教林丫头接生手法,赠新棉三斤。“
赵铁山的手在抖,指尖冰凉,心却像被什么烫了一下。
他翻到最后一页,突然顿住,一行小字歪歪扭扭:“赵铁山,借剪刀一把,未还。“
油灯芯“噼啪“炸了个火星,溅在账册边角,他这才现,自己的名字被仔细描过,墨迹比其他地方深些,像是被人轻轻念过千百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后半夜的风卷着雪粒打在棚布上,沙沙作响,像无数细小的叩问。
赵铁山把剪刀轻轻放回木架,金属碰撞的轻响在空荡的棚子里格外清晰,余音颤了颤,又沉入寂静。
他临出门时,伸手扶正了被风吹歪的棚门,门轴“吱呀“一声,像声轻轻的叹息,又像一句迟来的应答。
裁衣棚里生的这一幕仿佛是一个转折点,靠山屯的氛围也渐渐变得温暖起来,就像林家新屋烟囱冒起的白汽一样。
腊月十八,林家新屋的烟囱冒起了白汽。
林英掀开木锅盖,土豆炖野猪肉的香气“轰“地涌出来,混着新蒸的白面馍味,直往人鼻子里钻,油星子在热气里跳着金点。
孙裁缝吸了吸鼻子,老花镜都蒙了层雾气:“我在县城做了四十年衣裳,头回闻着这香!“
花婶抹着泪夹了块肉,塞进老石匠碗里:“我接生三十多年,穷人家的娃生下来就啃窝窝头,今儿算见着,咱也能吃得像个人样。“
林英举着粗瓷碗站起来,碗里的肉汤晃出细碎的光,热气扑在脸上,像母亲的手抚过。
“明年开春,咱们在后山开菜园,搭鸡棚。“她望向窗外,雪地上一行脚印从村口延伸过来,浅得像片叶子,“到那时,每家灶房都得冒这香。“
众人举碗应和,陈默悄悄把她滑落的棉袄袖口拽上去。
林英刚才添柴时,腕子被火星子烫了块红印,触手微烫,却没见她皱一下眉。
夜色漫下来时,林建国蹲在裁衣棚外敲木头。
他手里攥着把小刻刀,在块新刨的木板上划拉,木屑纷飞,带着松脂的清香。
月光照在他顶,落了层薄雪,可他像没察觉似的,只盯着木牌上刚刻好的前两个字:“暖心“
喜欢重生,扛枪打猎带富全村请大家收藏:dududu重生,扛枪打猎带富全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