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文给全家做的衣裳装了好大一个包裹,她怕路上颠簸,还给套了箱子,看着就更大。
等沈父从镇上拿回家后,一路上被人问了不知多少遍。
问的沈父笑的见牙不见眼。
“老沈,你这怎么搬了这么大一个箱子回家!”
“嗨!这是静文从京市给寄回来的,也不知这孩子又给寄什么!你说说在外上学本就紧巴,这孩子还总往家里寄!”
“哎呦老沈,这怎么说也是孩子一片心意叻!你和我嫂子有福了!”
“借你吉言,借你吉言!”
回到家,沈静秋正抱着月儿玩闹,姑侄俩一见大箱子,全都瞪圆了眼睛盯着爹和爷爷。
“爹,你这从哪搞的?要放啥?”
沈静秋还以为是爹拿回家准备放东西的,结果沈父说道:“你姐寄来的!”
“我姐!”
“姑!”
姑侄俩一起惊讶出声,沈静秋抱着月儿教她:“对!月儿真聪明!就是大姑!”
“来,跟小姑学,大——姑——”
“哒——嘟——”
“哎!真厉害!”
沈父打开箱子,就露出了其中叠放整齐的衣裳,和一封压在衣裳上的一封信。
沈父拆开信,让沈静秋读,自己接过月儿抱着。
“爹、娘,家里一切可好?我最近要期末考试了,考试后有假期,但我的服装加工生意很好,想留下继续”
“要是鸿学他们放假了,可以过来找我,我带他们来京市转转!”
读到这里,沈静秋盯着沈父的眼睛都亮了。
好似在说:爹,你就让我们去呗!
沈父摇头失笑:“都要十七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继续念!”
“哦!”沈静秋撇撇嘴继续念大姐的信。
沈静秋写了很多细碎的事,说了大学毕业后的安排,和对当下政策的理解,她觉得自己的加工生意可以继续做。
甚至鼓励大哥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个什么技能。
正所谓‘技多不压身’。
当晚,沈家饭后,几个小的继续拿着沈静文的信去读。
沈鸿良还真的跟沈父商量,想去学学汽修。
现在马车队基本上都换了汽车,厂里的维修师傅却不够。
很多时候,大车出问题,就只能等着修好一辆才能修下一辆。
妹妹在信中的提议,正好砸进他心坎里。
沈母不懂这个,等沈鸿良说完就盯着沈父:“他爹,这能行么?厂里会不会追究啊?”
“不能!”沈父吸了一口焊烟说道:“静文信上都说了,国家都鼓励呢!”
“鸿良,你要是想去学,就去!孩子晚上交给我和你妈。”
“那可不用!”
沈父刚想说帮着带孙女,沈母笑嘻嘻说道:“你家二闺女能耐了,小月儿整天就跟她屁股后头一个劲儿‘姑’长‘姑’短的!”